徐达和汤和谁的功劳大
“太祖起兵之初,达首至垓下从征,功成,授中书省右丞相。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达以病还乡里,为功臣第一”。
这段记载中的‘功臣第一’四字,明确指向徐达为明朝建国的首功之臣,既然他已位列第一,汤和再厉害,功劳上大概也比不过他啦!
同时,从战斗履历来看,徐达也明显更胜一筹。
洪武元年,汤和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伐中原;在攻打福建的行动中,他也是作为征南将军徐达的副手参与;洪武四年,讨伐广西时,他同样是跟随征南将军徐达行动。
可以说,在客观上,汤和多次担任徐达的副手,参与到明末的重要战役中。而副手与主官的功劳大小,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二者在大明建国之后的职位,也能反映出他们一定的地位差异:
徐达:累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汤和:职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勋阶左柱国,进爵信国公。
徐达在明朝的最高官职是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这个职位是皇帝的核心辅佐官员之一,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事务。包括起草政令、诏书等文件,监督各级官员的工作,处理朝廷内部的各种事务等,相当于总统制国家的总理。
汤和在明朝的最高官职是大都督府左都督,这个职位主要负责统领全国军队,包括皇帝亲军和地方卫所,并管辖武官选用、管理、考绩、升迁、袭替、赏罚等事务,相当于国防部长。
所以,若要问徐达和汤和谁的功劳更大,从朱元璋的选择和《明史》的记载来看,我认为都指向徐达,他的功劳更为显著。
不过,一个事务的成功,有时候某个人在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有限,但如果他在从无到有的关键时刻起了决定性作用,那么这个功劳,对当事人自己来说,才是最大的功劳。
“连日与之(汤和)会,各极欢乃别。信(汤和)归,益易(易服)甲胄与所厚庄氏(后为汤和发妻)偕往(郭子兴)营,因乞留,欲与俱。太祖(朱元璋)遂留”。
从上文中不难发现,汤和是引领朱元璋投身明末起义军的引路人。正是基于对战友汤和的深深信任,朱元璋才毅然决定投身于当时风险极高的反元事业。
因此,从朱元璋的成长关键点来看,若与徐达比较功劳,汤和也并非没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