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桱(明朝唐王)
朱桱(1386-1415),明太祖朱元璋之第二十三子,贤妃李氏所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桱受封为唐王,于河南省南阳府立藩。
身为朱元璋暮年之子,朱桱的成人岁月拉开序幕于其侄儿主政的建文朝。
在建文四年(1402年)十月十七日,朱桱举行了象征成年的加冠礼,正式步入成人之列。
朱桱的婚姻则由四弟永乐帝朱棣亲自操办,于永乐二年(1404年)八月初九日,正式册立黔国威毅公吴复之孙女吴氏为唐王妃,此举不仅成就了朱桱的个人姻缘,也延续了皇家与功臣世家的联姻传统。
永乐六年(1408年),朱桱正式赴南阳就藩,本应为大明皇室稳固地方贡献力量,然而根据地方口口相传的传说,朱桱在当地的作为却适得其反,留下了“恶名”。
当地,留下的关于朱桱事迹中,最饱受争议的是关于“初夜权”,据传,朱桱的唐王府后有一座名为王府山的石山,他时常站在山上,眺望全城,寻找正在举办婚宴的家庭。
发现目标后,朱桱便会行使所谓的“初夜权”,这一行为使得当地居民因惧怕其权势,而不敢在白天举行婚礼。久而久之,这种情形催生了南阳地区的“夜娶”婚俗。
然而,关于朱桱是否真的做出过如此荒唐之举,实际上仍有待深入考证。我查阅资料后,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中,均未对此有所记载,同时也不见相关言官的弹劾记录。因此,这极有可能只是民间对某一事件的夸大或谣传而已。
但空穴不来风,民间能流传出如此荒唐之事,足以反映出南阳百姓对这位王爷的极大不满。这种情绪,无疑是真实且强烈的。
永乐十三年(1415年)八月初六日,朱桱离世,年仅三十岁。尽管他在民间可能并不受欢迎,但他的四哥朱棣却对他深怀手足之情。
得知朱桱去世的消息,朱棣因骨肉之亲而深感悲痛,以至于暂停了朝政十五日,并亲自颁旨,要求相关部门依礼妥善料理其后事。
在赐谥号方面,朱棣与朝廷选择了“定”这一字眼,其含义为“安民大虑”,通常赐予那些能深思熟虑,为民众安定与福祉做长远规划之人。
这一谥号的授予,无疑体现了朱棣对弟弟朱桱工作的极高认可,与民间传说中朱桱的“恶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桱究竟是擅长伪装而欺骗了朝廷,还是无辜受害于流言蜚语的以讹传讹?这些疑问笼罩在他的历史形象上,真假难辨。
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可得《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