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㰘(明朝伊王)
朱㰘,明朝首任伊王,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出生,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获封。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五子,其母为葛丽妃。
朱元璋逝世之际,朱㰘年仅十岁,不幸幼年失怙。他的成人礼于建文四年(1402年)在侄子朱允炆的主持下举行。至于婚事,则是在永乐三年,由他的四哥朱棣促成,他与武将功臣结亲,迎娶了左都督刘贞之女刘氏为伊王妃。
永乐六年(1407年),朱㰘正式赴洛阳就藩,肩负起协助朝廷稳固地方的重任。然而,事实证明,朱㰘并非一位称职的王爷。他无力实现朱元璋昔日“控要害,以分制海内”的战略构想,反而成为了朝廷的累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这一构想的破坏者之一。
稳定地方的根本在于赢得民心,而朱㰘显然未能达到这一要求。他性格尚武,不喜欢居住在宫中,时常携带弹珠与利剑,在郊外纵马驰骋。对于那些来不及躲避的百姓,他竟亲手击打,行为之残暴,令人发指。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朱㰘竟以淫乱为乐,公然在众人面前削发、赤身裸体,与一群同样裸露的男女混杂嬉戏,并将此等行径当作取乐的手段。这种行为不仅极度伤风败俗,更是严重违背了作为王爷应具备的道德操守。
除对朱㰘个人形象的影响外,朱㰘的行为不仅未能巩固朝廷在地方上的统治,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与疏离感,使得地方局势动荡不安。成为了一个破坏地方稳定、损害朝廷声誉的负面典型。
面对弟弟朱㰘的种种恶行,永乐皇帝并未袖手旁观,而是曾对其进行劝谏,言道:“享受太平之世的音乐与欢乐,本是人之常情,但切莫放纵至流荡无度。”
或许正是由于其日常过度的放纵与享乐,朱㰘的寿命并未长久。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二十五日,他便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死后,他被赐予了“厉”这一谥号。
“厉”乃恶谥,蕴含着暴虐与狠戾之意,它清晰地表达了朝廷对朱㰘生前行为的深刻谴责。尽管如此,这一谥号似乎还不足以完全表达朝堂官员们对朱㰘的强烈不满。
鉴于朱㰘屡教不改、恶行累累的情形,朝堂官员原本打算追削其爵位,并仅以平民之礼为其安葬,以示严惩。然而,永乐皇帝并未采纳此建议,念及朱㰘乃自己亲弟,认为留下警示便足矣。
因此,最终朱㰘所受的惩罚是留下了一个“恶谥”,让他在历史上背负着不光彩的名声。
期待您关注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