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模(明朝沈王)

朱模(1380-1431年),明朝首任沈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母赵氏,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获封爵位

朱元璋对朱模期望上限很高,被视为未来稳固大明东北势力的关键人物,故被封为塞王之一,领地定于沈阳。其王府卫队,即沈阳中护卫,被纳入大明边防军事体系,可见朱模是少有手握军权的王爷之一。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为拓宽15岁沈王朱模的视野与经验,朱元璋特遣其前往已就藩多年的塞王领地,包括秦王、晋王、燕王之域,进行深入交流与生活体验。

尽管朱元璋倾力培养朱模,寄望他能胜任塞王守边的重任,然而世事难料,他可能怎么也无法料到,自己离世后不久,塞王战略便土崩瓦解。

建文帝即位后,为加强皇权,暴力削藩,致使两位塞王——燕王与宁王被逼反,朱元璋的兄弟情深、大明永续之愿,转瞬之间化为骨肉相残。

靖难之役后,通过藩王反叛而登基的朱棣,深切体会到亲王拥兵自重所带来的恶果。因此,他决意不再让亲王掌握兵权,而是选择供养宗室,给钱不给权,以防某日再有亲王效仿旧例,打着“遵祖训、清君侧”的旗号起事。

于是,朱元璋的塞王战略实质上宣告失败,而朱模作为该战略的重要一环,其使命也随之改写。虽然他得以免于再赴辽东的苦寒之地,但遗憾的是,他始终受到猜忌与防范。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原拟将朱模封至山西泽州,然大臣直言当地旱灾连连,无力修建王府且难以供养。为解困境,大臣查阅地图后,发现晋藩庆成王旧郡王府尚可使用,遂决定让朱模迁居于此,封号仍为沈王。

从最终结果看,朱模的待遇虽有所降低,但他性情温和,未加抗拒,欣然接受了安排。同年十一月初五日,他前往潞州就藩,离开京城。对朱模而言,这或许是他能得到的最为安全自在的选择。

此后,关于朱模的记载在史书中变得稀少,直至宣德年间,沈王朱模上奏称:如今子女渐长,将至婚配之龄,而王府狭小,需扩建以增加居所。然王府墙外皆是民居。

对于这位祖父辈的长辈,宣德皇帝展现出了更多的宽容,未加为难,直接给予了批示,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派遣官员进行监督处理。

皇上听后,对随行工部官员说:王府理应扩建居所,但若强行让民众迁居,必会引起怨恨。应派官员前去勘查,确定需建造多少居所,以及需迁徙多少民众,据实上报。

宣德六年五月初二日,薨逝,年五十二岁,谥曰简。

朱模去世后,王位由其长子武乡王朱佶焞在宣德七年继承。

天顺元年(1457年),朱佶焞辞世,获谥“康”,他在位了二十六年。其嫡长子朱幼㙾则在天顺三年(1459年)接过了王位。

正德十一年(1516年),朱幼㙾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在位五十八年,被追谥为“庄”。两年后的正德十三年,其庶长子朱诠钲继承王位。

嘉靖六年(1527年),朱诠钲与世长辞。

由于他的长子朱勋壮已在嘉靖四年提前离世,且未留下嫡子,加之朱勋壮并非嫡子。根据明朝“立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沈王府的爵位继承问题顿时悬而未决,沈王宗亲均蠢蠢欲动,意图争取王位。

为防止爵位旁落他支,朱诠钲在临终前竭力推荐其长孙、朱勋壮之子朱胤桤“代理府事”,并获得了朝廷的正式认可,这才平息了这场继承风波。

朱诠钲逝世后,朝廷为防局势动荡,特颁旨明确:胤桤主丧、统府事,母妃止令在宫保护,府事皆听长史等捡束。郡王、将军及宗人不得奏扰......。

然而当时间至嘉靖十年,朝廷正式恩准沈府续封王爵,朱胤桤却已在嘉靖九年去世,且未留下子嗣。最终,其从弟朱胤栘得以嗣封。

朱胤栘的父亲是朱勋潪,而朱勋潪乃是朱诠鉌的嫡长子。朱诠鉌本人则是沈庄王朱幼㙾的庶出二子。至此,沈王爵的继承顺序从第三代沈王朱幼㙾的长子一支,转至了次子一支。

朱胤栘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去世,被追谥为“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朱胤栘的嫡第二子朱恬烄继位。

朱恬烄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被追谥为“宣”,万历十二年(1584年),朱恬烄的嫡第一子朱珵尧继位。

朱珵尧在崇祯六年(1633年)去世,被追谥为“定”,崇祯九年(1636年),定王朱珵尧的嫡第一子朱效镛袭封沈王,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去世。

朱效镛逝世后,我未发现有官方谥号的相关记载。虽有网络言论称沈国因此断绝,但此说法缺乏确凿依据,尚待考证。其子朱回滼在崇祯十七年,先遭李自成农民军俘虏,后又被入关清军所擒,此后其事迹便无史料可寻。

期待您关注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