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明朝阉党、兵部尚书)
弘治年间,得益于大学士刘健的举荐,刘宇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负责巡抚大同,随后又被召回朝廷,升任左副都御史。
正德元年,吏部尚书马文升再次推荐他,刘宇因此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军务。
刘宇仕途之初,显然是内阁着力培养的对象。提拔他的马文升与刘健,皆为文臣集团中广受认可的名臣,按常规逻辑,他应与阉党保持明确界限,即便不直接对立,也应持中立立场。
然而,刘宇却背叛了“伯乐”们,投靠了掌权的太监刘瑾。作为左都御史,他迎合刘瑾打压言官的喜好,请求限制御史权力,并提议惩罚小过错的御史。此举赢得了刘瑾的青睐,成为他加入阉党的契机。
刘宇之所以如此选择,按他个人的看法,是因为他先遭受了背叛,自视为受害者。在巡抚大同任上,刘宇私下购买马匹以贿赂朝中显贵,此不法行为被兵部尚书刘大夏揭露给了明孝宗。事发后,刘宇试图以重金收买相关人员以掩盖事实,但未能得逞。最终,明孝宗对刘宇的评价降低,认为他不值得信赖与重用。刘宇自觉前途无望,遂投身阉党以求富贵。
加入阉党后,刘宇很快成为核心成员。刘瑾初受贿时,期望不过数百金,而刘宇慷慨赠予万金,深得刘瑾欢心,被赞为厚道。这份“厚道”不仅赢得了口头表扬,更为刘宇带来了实质好处,不久他便升任兵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太傅。
后来,刘宇觊觎起掌管全国官吏的吏部尚书一职,视其为权力更大的肥缺。为达目的,他极力迎合刘瑾,成功将原吏部尚书许进替换,自己取而代之。然而,上任后刘宇却大失所望,发现吏部尚书之职远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油水丰厚。
让刘宇更为郁闷的是,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彩凭借与刘瑾的同乡关系,在一系列明暗争斗后,竟成功地将他“架空”,使其丧失对吏部选官大权的掌控。
对此,刘宇曾直言感叹:兵部多好啊,何必非要做吏部呢?
然而吏部尚书一职,实则是刘宇仕途的最后巅峰。张彩的崛起与对他的架空,标志着刘宇在阉党中逐渐失势。
为扶植张彩接替,刘瑾表面上许诺刘宇以原职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实则暗藏杀机。在刘宇准备赴任之际,刘瑾突然发难,厉声质问其是否真有意宰相之位,并明示此地已非他所能涉足,吓得刘宇只得借口回乡扫墓以避锋芒。
刘瑾逝后,刘宇作为阉党核心成员遭到彻底清算,最终被罢免官职,黯然退场,步入退休生涯。其子也受累被贬为普通百姓。刘宇为昔日投靠阉党的错误决策付出了惨重代价,往昔的名与利皆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