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澍(明朝秀王)

朱见澍,于公元1452年3月12日诞生,不幸于1472年10月13日离世,年仅二十一岁,时为明朝秀王。因其生前德行,逝后被追赠“怀”之谥号,是以后世多称其为秀怀王。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说法“慈仁短折曰怀”。谥号“怀”,通常寓意着对逝者性格仁慈的赞颂,同时也蕴含着对其短命早逝的深切同情。

朱见澍,这位年仅21岁便离世的秀王,其生命的确可谓早逝。而从他对待百姓与身边人的种种举动中,不难发现,他的性格确实与“慈仁”二字相契合。

朱见澍是英宗的第五个儿子,自小便在深宫中长大。天顺元年,被正式册封为秀怀王。

岁月如梭,转瞬即至成化六年,彼时已成长为英俊青年的朱见澍,踏上了前往汝宁封地的路程。

启程之日,朱见澍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涌起一股忧虑。他担心自己的队伍会给沿途的百姓带来不便,于是果断下令,加快行程,将原本需两日才能走完的路程,硬生生地缩短为一日。这一路上,车队疾驰,却未惊扰到任何一户人家,百姓们纷纷赞叹朱见澍的体恤之情。

抵达封地后,原定的王府住所颇为狭小。朱见澍的侍从们见状,便提议搬到宽敞的文庙去住。然而,见澍却微笑着摇了摇头,他说:“这里离学堂近,每日都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吗?”于是,他便在这狭小却温馨的地方住了下来,每日与书为伴,与学子的读书声为邻。

某日,朱见澍与长史们聚在一起,讨论起了《尚书》中的《西伯戡黎》篇。长史刘诚坚持吴氏的观点,认为“戡黎”之举乃武王所为。而右长史赵锐则持相反意见,他力挺孔氏之说,坚信这是文王的事迹。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朱见澍见状,微微一笑,说道:“经书中的学问博大精深,本无定论。我们多讨论、多交流是好事,但如今你们这般争执不下,恐怕违背了先皇派你们来辅佐我的初衷吧。”一席话,说得两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综上所述,朱见澍实为明朝宗室中一位颇具儒雅风范的王爷。

本站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期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