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明朝定王)

朱慈炯(1632年-?),明思宗朱由检的嫡三子,母亲是孝节烈皇后周氏。他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被封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是明朝末年的一位重要王子。

崇祯十五年,定王朱慈炯开始出阁读书,三六九为仿书,四七十为训讲。方以智担任他的训讲老师,刘明翰担任仿书老师。

书堂中,方以智坐东边,刘明翰坐西边,定王坐在正中,教课时则移坐到定王旁边。

在学习过程中,朱慈炯虽然对方以智的严厉讲课方式并不十分适应,但他对仿书却深感兴趣,常与刘明翰共练书法。

在一次留宴中,定王表示日后出封时,要与刘明翰一同潜游西山,并回忆起自己学书大字体时的情景。他还将八宝金暖手赠给刘明翰,表示两人之间的相与情意。刘明翰则感慨地说,自己铭感之恩,不在物件。定王也赞叹刘明翰是一钱不要的好官,认为如果天下做官的人都像刘明翰一样,就不会有流贼了。

然而,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甲申之变彻底改变了朱慈炯的命运。这一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京师,明朝的统治陷入了混乱。

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朱慈炯不幸被俘虏,并被李自成封为定安公。这一封号既是对他身份的认可,也是李自成试图稳固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

然而,当李自成败退时,朱慈炯的下落变得不明,他的命运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后来,明安宗追赠朱慈炯为定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