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明朝礼部右侍郎)
黄观(1364年—1402年),原姓许,字伯澜,尚宾,江浙行省池州府贵池县(今安徽贵池)人。明朝初年状元、政治人物。明神宗时追谥文贞。
生平
黄璜长孙,其父入赘许家,故从许姓。洪武十七年应天乡试举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贡生入太学为监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复姓黄。建文元年(1399年),任右侍中,靖难之役后期,南京危急,黄观奉诏起兵勤王,领兵至安庆时,燕王已攻破南京,惠帝已死,燕王缉拿黄观,黄观妻翁氏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黄观闻讯,遂朝服投江自尽。燕王登基后,恨黄观忠于建文,在登科录中将其除名。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监察御史龚文选奏准朝廷,补谥“文贞”。
传说
一说黄观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后朱棣因黄观效忠建文帝,抹杀黄观科考成绩,改状元为韩克忠;但韩克忠为洪武三十年状元,并非黄观同科。《明史》及《太学志》《弇山堂别集》《罪惟录》、安徽地方志也无其乡试获第一的记载。且《罪惟录》载其“贡洪武甲子,入太学,是岁领乡荐第二”。仅焦竑《玉堂丛语》有“状元曾登解元者十一人:黄观、吴伯宗、林环、萧时中、陈循、商辂、柯潜、彭教、谢迁、李旻、杨维聪”。且按《太学志》《南壅志》《罪惟录》,黄观在洪武“甲子年”即洪武十七年中举,而据《明史》:“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洪武十七年应天府乡试解元当为齐德(即后来的齐泰),而非黄观。
全文转载自维基百科,不代表站长观点,谨慎辨别参考,部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