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泰昌年间)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
泰昌(1620年八月—十二月)为中国明朝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一日(1620年8月28日),明光宗即位后即位沿用万历年号,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一日(1620年9月26日)去世,在位仅30日。同年九月六日明熹宗即位后,诏令改以当年八月初一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故“泰昌”这个年号仅用了四个月。
泰昌纪年及历日问题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廿一日明神宗驾崩。同年八月初一日明光宗即位后,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初一日去世,在位仅一个月。九月初六日,明熹宗继位。明熹宗即位之际,纪年问题成为群臣论争的焦点,形成三种意见:
削去泰昌年号。
改万历四十八年为泰昌元年
改第二年辛酉年(1621年—1622年)为泰昌元年,后年壬戌年(1622年—1623年)元旦改元天启。[3]
由于纪年是皇帝统治的象征,这三种处理方式,实际上都意味着要牺牲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帝之一。第一者否认明光宗的统治,但这个意见是很难去同意的,因为这等于否定光宗的合法性,继位认受性对熹宗不利(明朝时通常因政变发生皇位更替才会于政变当年改元,如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后建文帝失踪,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4],明太宗即皇帝位当年复用明太祖的年号洪武,第二年癸未年(1403年—1404年)元旦起改用自己的年号永乐;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并复皇帝位,同年正月廿一日明英宗改元天顺)。
第二者将明神宗在位年份的最后一年削去,第三者则是有碍明熹宗于第二年辛酉年改元。经过争论,最终确定采用第二个意见。同年九月二十日明熹宗下《泰昌元年、〈大统历〉敕谕》,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1620年8月28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1621年1月21日)改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
明熹宗敕谕后,各地纷纷将准备于当年十月颁布的《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统一为《大明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由于当时交通条件限制,明廷敕谕自京师传至全国各地的时日不会太短,以致部分偏远地区在敕谕到达前按照惯例印造《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并流入民间。
公元纪年对照
泰昌 | 元年 |
公元 | 1620年 |
干支 | 庚申 |
全文转载自维基百科,不代表站长观点,谨慎辨别参考,部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