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明朝文臣)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4日),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谥文宪(私谥渊颖),浙江浦江县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宋濂形象(袁载誉利用文心一格AI创作)
宋濂生平
宋濂生于1310年11月4日(农历10月13日)。宋濂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元末,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学。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洪武三年二月,以失朝参,降编修。洪武四年,升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官安远知县,不久召为礼部主事。洪武六年(1373年)纂修《大明日历》、洪武七年(1374年)纂修《皇明宝训》。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闭户纂述。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县)。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宋濂死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年七十二。有史料显示其为病逝,也有史料表示其为上吊自尽。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弘治九年(1496年),明孝宗下令为宋濂平反,追复官职,赐春秋祭葬。正德年间,明武宗为其上谥文宪。
一说宋濂于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
顾见龙绘宋濂像
宋濂文学作品和成就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亦与刘基、方孝儒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且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宋廉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传记用笔细腻而简炼,较著名所知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另一方面,宋廉一生为盛名所累,长期写应酬文章,他不得不喊道:“呜呼,予为文所累几欲燔毁笔砚!”著有《宋学士文集》。
方孝孺少时师从宋濂,一生为其执弟子礼。宋濂死后,方孝孺每次路过夔州,必定前往扫墓,并亲撰祭文:“公之量或者包天下,而天下不能容公之一身;公之识或者鉴一世,而举世不能知公之为人。道或者陶冶造化,而不获事实正寝;德或者涵濡万类,而不获盖其后昆。”
全文转载自维基百科,部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