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征之国(朱元璋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了“不征之国”政策。根据这项政策,中国不会征服十五个邻近国家,而是与这些国家维持和睦的朝贡关系,并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朱元璋宣称,对于那些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海外蛮夷之国,必须 …
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了“不征之国”政策。根据这项政策,中国不会征服十五个邻近国家,而是与这些国家维持和睦的朝贡关系,并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朱元璋宣称,对于那些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海外蛮夷之国,必须 …
红丸案是发生在泰昌元年(1620年)的明朝宫廷疑案,受害者是光宗皇帝朱常洛。据史载,朱常洛在服用了大臣李可灼所进献的红丸后不久便突然暴毙,该案因此而得名“红丸案”,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朝廷,也引发了 …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欲为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追尊上号所引起的一场政治斗争,发生于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正德旧臣们之间发生矛盾。群臣认为世宗继承了明武宗的帝位 …
郑和下西洋是指中国在明朝早期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场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跨越了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项目。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 …
永乐盛世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1402-1424)所出现的盛世,而明成祖统治期间以永乐作为年号。永乐盛世时,明朝进入最繁华的鼎盛时期,国威远扬。 历史 靖难之役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以加强边防,藩屏 …
谥shì号(中古音:zsjiih)为东亚地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权贵、僧道等死后,政府依其生平功过与品德修养,另起称号,以名寓评,是为谥号。有此风俗的地区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 …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初年建文帝在位时发生的一场因削藩政策及争夺皇位引发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与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实则由燕王作最高领导, …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早逝的太子朱标的庶长子。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由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入京师应 …
海禁(又称洋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有谓“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下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也限制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具体实施随着时间变迁而有张有弛, …
倭寇(日语:倭寇),又称八幡(日语:八幡),是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沿岸的海盗,历史上该群体成员的身份背景和组成,是多样及复杂的。其成员最早源自日本及琉球群岛,故此冠以对日本之 …